ware 2017/8/6 從生存轉到成熟的人生?~李昇坤 牧師 ~ 屏東中華路基督教會 Pingtung Zhonghua.Rd Church

2017-08-17

2017/8/6 從生存轉到成熟的人生?~李昇坤 牧師

2017/8/6 從生存轉到成熟的人生?~李昇坤 牧師
經文:以弗所書4:7~16

  講道錄音下載

日復一日的吃飯、工作、建立人際關係,只是為了生存。生存很重要,神給我們機會讓我們得以生存下去,可是生存不是我們生命的最終目標。不論是什麼人,人生最後結局都要進到墳墓,然後還有審判,就是基督教所講的「末世論」,這是許多牧師很少強調的部分,大多都講「平安」,然後呢?

弟兄姐妹,我們的人生只為了生存,可能還做一些有意義的事—貢獻,這就是我所要講的轉到成熟的人生。
人可能為了生存來到教會,為了生存而信耶穌,為了生存而禱告,而在我們家庭、夫妻之間、教會、國家與社會做出一些貢獻,這是以不同的角度來看,在這世界裡,真的有一群人為了讓社會多進步一點、多要平安、多要健康來奉獻自己。
在基督裡要建立教會,我們要怎樣貢獻,你一天做一個貢獻,就算是小小的貢獻都可以,我可能在別人身上、在家庭裡、在親子關係裡、夫妻關係裡有沒有做一個小小的貢獻,讓對方得著益處。其實基督教思想沒有那麼偉大,就是從小小的行動開始成為貢獻的人生。
為了生存過人生很好,為了貢獻過人生更好。
那為了貢獻而過生活的人生,這樣的共通點是什麼?一個成熟的人生。

記得有一個記者問我:牧師,請問你知道美金26元是台幣多少元呢?
我昨天查過大約新台幣787~790元左右,我很好奇反問記者為何這樣問我,記者回答我:一個月只要美金26元我們就可以在非洲拯救一個孩子的生命,目前非洲飢餓的兒童為60萬人,如果沒有得到適當的幫助一天大約會有3000~4000孩童因飢餓死亡,若沒有為2歲到6歲之間的兒童供應營養的話,要不是死亡就是變成殘廢,如果你願意一個月奉獻26元美金,就可以拯救一個孩子的人生。
美金26元,新台幣787元對有些人而言是大數目,對有些人而言只是小錢不是缺乏的問題,乃是無法分享出去!
科學家說過,在人類的歷史中沒有一天缺乏過,整個地球上的生產與食物的量來看,這個地球並沒有缺乏,但有些地方太多,有些地方卻沒有,將有多餘的給到缺乏的地方,那地球就能維持平衡;有些地方的食物放在冰箱腐爛,有些地方一天都沒有食物可吃,浪費太多不是我們沒有想到,不是美金26元的問題,是我們沒有考慮到我們可以作出小小的貢獻,沒有考慮到我們可以給出去。
耶穌在太6:31-33說:6:31所以不要憂慮說,吃甚麼?喝甚麼?穿甚麼?
6:32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,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,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; 不要憂慮給出去,不要憂慮可以分享,不要憂慮我們可以和別人一起來建造共同體,目前我們的問題是,我們不是缺乏,反而是有餘,但我們還是給不出去,所以下面經文說:6:33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,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。
在曠野裡,以色列百姓靠著嗎哪過生活,神的命令是很奇妙的,一天降下一天的量,明天我要給你們最新鮮的,後天我要給你們最新鮮的,不要收藏兩日、三日的份,一天的份一天就夠了,不要憂慮!
可是我們今天因為憂慮的緣故給不出去,因為憂慮的緣故抓得很緊,總是為了生存,這樣父母的孩子還是為了生存過生活,結果父母年老的時候孩子不理會父母親,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憂慮、生存。
如果我們的焦點放在生存的時候,我們眼前一切的關係(不管是家人、婚姻、人際關係、信仰、耶穌基督…)就變成我們利用的對象;如果我們生命的觀點是因著神的話語,因著耶穌的救恩而成為成熟的人生,我們眼睛看得到的一切,不管是婚姻關係、親子關係、工作職場、教會事奉都成為我的使命。
弟兄姐妹,你們今天來教會也是為了生存嗎?或是你們要寬廣一點,在神話語的教導當中,從我們看見的一切中找到使命:主啊!我願意要來完成祢的使命,家庭關係有使命,夫妻關係有使命,親子關係有使命,把你的焦點放在成熟的人生時,我眼前所看見的一切是生命和負擔,不然只是為了生存的話,那麼包括思想、宗教、信仰、耶穌基督、我們的父神都只是我們利用的對象罷了。
人生短短的七十年或沒有被生下來的生命就結束的,都要受審判,這是我們的信仰基礎—末世論,我們要過怎樣的人生、要留下怎麼樣的痕跡,這是我今天所帶來的信息。

如何過成熟的人生?

1.要善用自己的屬靈恩賜來幫助人
把握時間、把握時刻、善用自己的屬靈恩賜來幫助人,我們有沒有多說抱怨,或是反過來說我要善用自己的恩賜來幫助人,這是很大的轉變。
喜樂:Chara
恩賜:Charisma
恩賜=做得好+喜歡做
無論何事我比別人做得好就是恩賜了,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,我越做越喜樂,當這兩個因素合在一起的時候就是「恩賜」。善用屬靈的恩賜來幫助人就是成熟的人生。
詩班服事:有一位弟兄,他的聲音非常好聽,長得非常英俊,於是我把他安排在詩班,指揮將他排在男高音和男低音的中間,因為他的音不準,有時候跟著男高音,有時候跟著男低音,後來問他:你喜歡音樂嗎? 我喜歡音樂。他的聲音很好,但他做的不好,這就不是恩賜。恩賜的因素有兩個:一個是比別人做得好,另一個是做得很享受。
主日學服事:後來,我剛進入牧養地方的時候準備要建立主日學,在調查過程中,我們教會有14位不論是小學、中學或高中的老師,我很高興把這14位老師投入服事,這樣兒童主日學、青少契一定會復興起來,雖然他們很會教,但他們不願意教,因為平常日要上班已經夠累了,禮拜日卻還要教導;他們可以做得很好,卻不喜歡做,這就不是「恩賜」,並不是因為你是老師,你很會教導就是恩賜。
以弗所4:7我們各人蒙恩、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。恩賜是基督所量給我的,基督知道我的個性,按著各人的不同所量給人的恩賜。以弗所4:11 他所賜的,有使徒,有先知,有傳福音的,有牧師和教師。
這是五大恩賜是平權的,不論高低、不論大小,神依照每個人的特質、個性所賞賜給我們的,所以要彼此順服!

恩典VS恩賜
「主啊!祢的恩典夠用。」恩典很重要,恩典是神所賞賜給我的;恩賜是神讓我保管別人的恩典,所以要盡快把恩典的主人找出來轉給他。如果我繼續保管別人的恩典沒有把主人找出來還給他(給出去)的話,我就是欠債,欠了愛的債,欠了福音的債,我把福音保管停留在自己身上,沒有將福音給出去、傳出去,每個人都有恩賜。
教會裡需不需要恩賜?教會有許多年老的弟兄姐妹在生病中,有沒有安慰的恩賜、禱告的恩賜去探望。另外的恩賜保羅在林前12:31 說: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。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。最大的恩賜是「愛的恩賜」,且要切切地求;恩賜不是等著,而是要切切地求:主啊!我們教會有很多生病的人,我們教會人數不夠有很多空位置;主啊!求祢給我一個佈道的恩賜,傳道的恩賜,教會裡有許多失散的靈魂;主啊!求祢給我一個安慰的恩賜;主啊!教會有許多青少年,求祢給我輔導的恩賜。我們要切切地求「恩賜」,我們已經有找到自己的恩賜,可是還要看到教會的需要,社會的需要,國度的需要,我們是否有切切地懇求主,加上更大的恩賜,愛的恩賜充滿在我裡面,為的是建立基督的身體!
建立基督榮耀的身體,各個不同的恩賜(肢體)集中在一起,我們才能建造教會,見證基督榮耀的恩賜!

2.超越自己來服事人

做事工VS服事人?

教會裡有兩種人,「看重事工的人」和「看重服事人」,我們事奉的目標是「服事人」,不是為事奉而事奉,我們服事的對象是人,嚴格來說,我們是來到主的面前服事人,也建立基督的「身體」,這個「身體」是人,教會是人,教會從來不是建築物,教會是生命的團體。

教會裡頭兩種同工?

Task Oriented People!(以事工導向的人)

Relationship Oriented People!(關係導向的人)

這兩種同工就像男女生的性質,在神的創造裡,男生屬於“以事工導向的人”,女生屬於“關係導向的人”;很多女生每天問老公說:老公,你愛我嗎?我昨天不是剛告訴妳:我愛妳嗎?隔天女生又問老公,你愛我嗎?
而老公喜歡聽,老公,你很棒!老公,你很能幹!於是,老公聽了很高興。
所以弟兄姐妹,教會裡面需要的不是能幹的人,而是能關心、關懷人的人。在教會裡大聲說話的人大部分都是有能力、能幹的人,有時候因為社會地位高、奉獻金額多而大聲說話,可是聖經裡看重的並不是這樣的人,聖經裡所看重的是對人關心的人,所以約翰3:16神愛世人,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,叫一切信他的,不致滅亡,反得永生。約翰13:34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,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
每次講道看到這段經文讓我覺得有壓力,彼此相愛我可以,打電話、打招呼、 關心是可以很輕鬆的,但下一句「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」讓我壓力很大,要像耶穌基督為我們捨命一樣,我們在教會、在外面看到許多靈魂真的要以耶穌的心來全心全意愛他們,這是教會的目的。
教會是看得見的建築物,教會裡有許多行政,有許多工作,但聖經裡強調的是「你們要彼此相愛」,不是只關心事奉、不是只關心開會,我們要關心的是要把主耶穌具體的愛不斷的適當的奉獻出去,如果不如此做的話,就算是再多的聚會人數、再多的奉獻、再漂亮的建築物,都是枉然。

很樂意做別人的天使
我們的事工很重要,但最重要的是要“關心人”,具體的關心人,這是非常的寶貴!我的母親今年88歲,她最近住進安養院已經開始老人痴呆,當我接到電話時我心裡非常難過,我成為傳道人至今三十多年,我的母親為了我一天花三小時禱告,她是我最大的天使,一個母親為了孩子跪著禱告三個鐘頭持續三十多年,真的很不容易!
我們要成為某一個人的天使,不管是家人也好,心裡有負擔的弟兄姐妹也好,每個人都有成為我們愛的對象,這樣的話我們就能成全聖徒,新的誡命就是你們要彼此相愛,撥出時間關心人,當我們這樣走出去踏出去的時候,我們的人生就成為成熟的人生。

3.超越自己來建立屬靈共同體
關心人很好,但我們還有更大的話題—建立屬靈共同體,以弗所書4:12為要成全聖徒,各盡其職,建立基督的身體。
有一個人是公務人員,被派到海島上看守燈塔,燈塔白天雖然不重要,但晚上很重要,燈塔要指引方向船才能夠安全進到港口來,可是燈塔管理員很有愛心,當他第一天來看到島上漁民的生活很貧窮,冬天的時候買不起油,所以這位管理員把政府給他的油分給漁民;有一晚風和海浪很大,當管理員準備要照明的時候,卻發現油不夠,結果發生船和船之間相撞,造成許多人死亡,於是法官問管理員:政府給你的油不夠嗎? 沒有啊!很充足。那為什麼當天晚上燈塔的光沒有照亮呢?因為不夠,我把油分送出去了。後來法官說:雖然你的行為很好,可是你不可忘記你的main calling(主要的呼召)是什麼,就是看守燈塔照明船隻。
弟兄姐妹,我們做很多的事情,但更重要的、主要的使命是「建立基督的身體」;相反地,也可以破壞教會,為什麼?
建立教會很不容易,破壞教會卻很容易,路加福音22:31主又說:「西門,西門,撒但想要得著你們,好篩你們,像篩麥子一樣;」耶穌很擔心撒旦要得著門徒,這時候路加福音22:24門徒起了爭論,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。
誰聽誰的,這在教會裡常常發生,每個人的恩賜是平等的,不分高低、不分大小,每個人都要謙卑,因為我們都是神的僕人。撒旦想要得著你們,你們這中間要哪個人算為大,這件事情有很大的影響力去破壞教會。
我要介紹一個人--迪特里希·潘霍華(德語:Dietrich Bonhoeffer)他寫了一本書“The Cost of Discipleship”《門徒所付出的代價》,他是德國人,26歲拿到博士學位,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前,他到美國和美國主流神學家交流,後來戰爭爆發,許多人希望他能夠留在美國,但他還是搭飛機回德國,因為他想要為自己的國家做一些事,他加入在德國反對納粹主義的抵抗運動,後來失敗進入集中營,並於德國投降前一個月被絞死。他在牢裡所寫的日記很出名,其中有一句話: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,祂吩咐過來死。
這句話讓我在準備講道時反覆思考,我在台灣非常努力的傳福音,現在成為神學院的老師,我花時間將基督教的真理、思想傳給許多人,有一天我卻覺得這是沒有意思的,因為更要緊的是,神把祂放在我的心目中,台灣需要的不是一個宣教士,台灣教會所需要的是耶穌基督,後來有一句話告訴我:你要來效法我的樣式,這才是我宣教主要的重點。
當耶穌呼召人的時候吩咐你們過來死 ;約翰福音12:25愛惜自己生命的,就失喪生命,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,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。約翰福音12:24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,仍舊是一粒,若是死了,就結出許多子粒來。
我一個人的生命在婚姻或家庭的共同體裡,我願意為你死,婚姻、家庭、親子關係改變,若你不願死,你的婚姻、家庭還是老樣子,夫妻都是一樣的,夫妻兩個都想要活,這婚姻是被破壞的,親子關係也是一樣,父母親為了孩子而願意死,這樣美好的奉獻會讓親子關係活過來。
我想要改變對方,對方永遠不會改變,但我要先死,先做改變,很奇妙地對方會跟著改變;我要改變世界不容易,但我先改變自己,這世界也會改變的;我只是一位牧者,我沒有辦法改變教會,當我要死的時候,願意改變自己,這個教會自然而然就會改變的。
聖經所講得很對,主耶穌呼召我們的時候,你們過來為我死,成為一粒麥子,這寶貴的生命若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。
生存和成熟是不同的境界,感謝主,我這一生聽到主的福音,如果沒有聽到主的福音,那我這一輩子會為了“生存”而奔跑,當我死時,我什麼都拿不走,耶穌的話語,耶穌本身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,每天讀神的話語時,神對我說話:你們要過如此的人生,我們才能在這世界上過著有貢獻的人生,保羅說:以弗所4:14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,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,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,飄來飄去,就隨從各樣的異端。

廉價的恩典
這世界有許多的基督徒尋求便宜、廉價的恩典,大家都喜歡聽好聽的話,沒有想過我要付出,沒有想過恩賜來建立人,沒有想過超越自己來幫助人。
以弗所4:16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,百節各按各職,照著各體的功用,彼此相助,便叫身體漸漸增長,在愛中建立自己。以弗所4:13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,認識神的兒子,得以長大成人,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;

24小時仰望耶穌!
基督徒若24小時仰望主的時候,這個人的生命、教會會變得不一樣。